李镇西:为了一切孩子”的“一切”是什么?
作者 | 李镇西
审核 | 杨茜
编辑 | 张明坤
在这里,“人民”被抽象了,甚至被空心化了,似乎无所不包,但又谁都不认。“为了一切孩子”从字面上说,一点都不难理解,它的含义是“教育公平”,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服务于所有孩子,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孩子,一律是我们关怀的对象。“一切孩子”就包括了所有适龄儿童,无一例外。话是这么说,但是不是每一位教育者都这样做呢?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乱象,已经将“一切孩子”按某些人需要的标准切分成了三六九等。在一所非常著名的初中校园,我曾听该校校长对我们这些参观学习者介绍办学经验时说:“要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选拔好的苗子!”我当时目瞪口呆,因为就在他背后的墙上,赫然写着“为了一切孩子”。
明明国家明文规定,小升初不许有任何招生考试或变相的招生考试,但他们依然想方设法用“分数”“证书”“奖牌”等工具,只招“一切孩子”中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将选中的“好苗”招收进学校后,还要根据考试成绩继续将孩子“分类”。比如,根据成绩好坏来安排座位,成绩好的自然坐前面,成绩不好的当然坐后面。虽然这些学校的墙上也写着“为了一切孩子”,但他们不怕打脸。
在这里,“为了一切孩子”成了“为了一切成绩拔尖的孩子”。
我刚工作的时候,曾经上过一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当时的我憋足了劲儿,决心要让评委和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让这堂课“一炮打响”进而使自己“崭露头角”。于是,我将这堂课反复排练,学生也相当配合,连星期天都到学校来“彩排”。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我事先安排了几个乖孩子背好答案,准备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后来在课堂上,我每提一个问题,下面都小手如林——孩子们太想和我配合了,但我只抽那几个“托儿”,无论其他学生,尤其我认为的“差生”如何把小手摇得像旗帜一般,我就是装作看不见。
在这里,“为了一切孩子”成了“为了一切乖孩子”。
也是我的公开课,不过这是我工作二十多年以后的公开课,我的教育观念已经相对成熟。那次是在北方某地讲学,应某中学要求上一堂语文公开课。上课前走进教室我发现只有40名学生,我开始还以为他们当地的教学班就这么多学生。后来从教研主任的口中得知,因为怕“效果不好”,他们便把20 来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淘汰”了。虽然还有十多分钟就上课了,可我依然“固执”地对教研室主任说:“请把另外的学生全部叫齐,否则这课我不上了!”二十分钟以后,所有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了,我才开始上课。
课后,许多人都说我“很正直”,即使上公开课也不弄虚作假。我说:“不,这首先不是我是否弄虚作假的问题,而是我是否尊重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公开课,哪怕缺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生来说,他的权利都受到了侵犯,他的尊严都受到了伤害!”
在这里,“为了一切孩子”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我校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九月各班都要进行队列素质操比赛。所谓“素质操”是我校体育老师专门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创的,非常有特色。为了迎接每年的队列素质操比赛,各班都利用课余时间加紧训练,每年九月的校园都呈现出一派“沙场秋点兵”的气势。
有一年,朱怀元老师接手刚刚进校的初一(4)班时,面对队列素质操比赛,他却犯难了,因为班上有一个叫“汪宏”(化名)的孩子脚有残疾。从训练中看,汪宏无论怎样认真,他的动作都不标准,也无法标准。本来按比赛规则,学生是可以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请假的,但汪宏急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和他训练的认真劲儿,让朱老师实在不忍心将他排除在集体之外。于是,朱老师决定宁可不拿名次,也要让汪宏参加。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初一(4)班没有拿到任何名次。因为比赛中,汪宏每一个动作都比其他同学们慢一拍,这意味着每一个动作都要扣分。但没有一个同学埋怨他,相反汪宏同学的精神让所有人都很感动。以后每年——从初一到初三——的队列素质操比赛,汪宏同学都参加训练,参加比赛,朱老师的班从来都整体上场,一个都不少。尽管年年都没有拿到名次,但全班同学都很自豪,为自己的集体而自豪。
朱老师说:“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所以个子也不高,但一直积极向上。平时课间跑步,他跑不起来,但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跑,我便请他在前面跑,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同学们从不嘲笑他。每年的队列素质操比赛,同学们都很理解他。只要全班都参加,展示了我们集体的风貌,没拿到名次也不要紧。作为老师,我想的是名次重要,还是学生尊严和权利重要?当然是学生的尊严和权利重要!班主任所带的班取得了名次,当然很光荣。但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剥夺学生的尊严。”
在这里,“为了一切孩子”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尊严”。
昆明市远郊的宜良县城外一个小镇的山坡上,有一所朴素而洁净的丑小鸭中学。这是一所初中,面向全国专门招收有些学校“撵走”的“问题学生”。面对这些学生,詹大年校长首先想的不是如何“镇住”这些顽童,让他们“怕”自己,相反,他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不怕自己。他把这些在原来的学校被冷落、排斥、歧视甚至羞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后来,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人格健康、行为端正、勤奋向上的合格公民。
不可思议的奇迹是如何诞生的?我在他的教室里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去丑小鸭中学,我看到学校的每一间教室的墙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这一行字的下面是詹大年校长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微博和公众号。我被震撼了!他用这个行为告诉孩子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
如此把自己“赤身裸体”交给孩子的校长,我没有见过。
注意,每间教室都有这样一个统一制作的木牌,也就是说,詹大年是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所有的学生,而不只是部分他认为“值得信任”的学生。
两年后,我再去丑小鸭中学,发现教室里那块震撼过我的牌子不见了。虽然有些遗憾,但我能够理解,毕竟詹大年不可能24小时都被孩子的各种求助所占据。后来开会时,发会议记录本时,他发的是学生的作业本,而每一本作业本的后面,印着他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微博和公众号!这意味着,只要在丑小鸭中学读书的孩子,都可以随时和詹校长直接联系,无一例外。
在这里,“为了一切孩子”就是“为了一切随时需要帮助的孩子”。
因此,“为了一切孩子”中的“一切孩子”不在墙上,也不在论文中,而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每一天所服务的每一个孩子——
那个个子太矮而自卑的初一小男生,那个右脸颊有一块并不明显的疤痕但每次拍照都情不自禁微微右侧的小女孩,那个深夜11点过还在打着哈欠赶作业的一年级小学生,那个拿着要求家长签字的不及格的试卷而不敢回家的孩子,那个因为忘了戴红领巾而不敢进校门的孩子,那个因为英语发音不准而老被同学嘲笑因而生怕被老师抽起来朗读课文的孩子,那个家境贫寒所以每次学校组织的外出研学活动都请假的孩子,那个受了老师误解而想给老师解释但又怕挨批评因而徘徊在老师办公室门外迟迟不敢敲门的孩子,那一群排练了一个月舞蹈却没有被允许上台演出的小姑娘……
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细心、特别敏锐的人道主义者。我们千万不要在高喊“为了一切孩子”口号的时候,让眼前触手可及、气息鲜活的一个又一个儿童,消失在一串串气势磅礴的概念之中。
相关链接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